到最近几年,国有企业的净亏损大于净利润。
六月上旬的时候,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头条发表了一篇事关当时国企改革的重要理论文章,名为对“抓好五百到一千家国有大企业”战略的思考与探索。
这篇文章第一次在中央党报上公开提出国有经济调整要注重质量和效益,抓国有企业工作要抓关键少数,抓大企业大集团,具体抓五百到一千家国有大企业大集团。而对如汪洋大海般的国有中小企业,不能死死抓住国有不放,而应该放到市场竞争中去,只有在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才有活的希望。
国企改革要从所有国有企业都必须统统抓好,转变到抓好大的,放手小的,战略上是一个大转折,是一个震动很大的决策,战略的首先提出是要担极大的政治风险的。
“风向变了,担子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萧名学说道,“以前大小一把抓搞不好,大家都一样,但是现在给你充分的放权,让你搞好重点企业,这样一来就需要做出成绩才行。但是说放手很容易,真正要办起来又有很多障碍,该放谁?放了是不是就彻底不管了?放手之后原来的国企职工该怎么办?这些都是困难啊!”
陈通达点头说道,“新理论出来之后,中央层面的具体指导肯定是要滞后出现的,所以我们也就是摸索着干,但是对于明阳本地已经没有希望搞活的企业,还是要痛下决心处理掉的,否则市政府方面就腾不出手来解决最重要的问题,明阳市的经济就无法做到快速腾飞。”
陈明洛听了之后,摸了摸脑袋,他可是前世做过党校讲师的,对于这些理论层面的问题再熟悉不过了。
简单来说,抓大放小就是把大的国有企业组建成大型的企业集团,而把中小型国有企业推向市场,让市场来决定它们的命运。
国内并不想走东欧和俄罗斯式的大规模的、一步到位的私有化道路。
在这种前提之下,抓大放小就是一种混合型的产权改革方式,用非私有化的方式来重组大型国有企业,而中小型企业的产权改革则有很大的伸缩性,可以有多方面的民营化方式。
应该说,抓大放小是具有很高的战略眼光的。
就放小来说,中小型企业的民营化也是一种理性选择。
因为产权不明等原因,数量众多的中小型企业效益不好,没有市场竞争能力,也经常是各级政府沉重财政负担的一个主要根源。
从国际经验看,民营化不失为国有企业转型的一个有效方式,中小企业在提供就业和收入分配合理化方面也可以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任何一个理论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陈明洛说道,“抓大放小理论是不错的,但是问题在于政策的执行上。”
他这么说自然也是有所考虑的,国内并没有什么大企业,所谓的大企业集团不过就是依靠政令和垄断相结合的产物而已,创新、效益和竞争能力等都没有表现出来。
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垄断企业根本不是作为一个企业来运作的,而更像是行政组织和政治组织,称为独立王国并不为过。而在这些企业集团内部,管理层可以自行其是,没有人可以对之进行有效监管,腐败、国有资产流失、工资定级失控等等都很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