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微小说网>竞技网游>时间管理,一场逆天之旅 > 让你的决策经济一点
    沉没成本指的是那些已经付出而且无法回收的成本,就像是已经沉到你无法打捞之处的东西;在未来进行决策时,多去想它们其实没有帮助,只是又多花了一堆时间(这马上又变成新的沉没成本)在伤春悲秋或捶x顿足而已。理X的作法是只考虑还可以被改变的可变成本(prospectivecosts)。

    举例来说,今天你买了一张电影票,假设无法退票,因此票价就等於是沉默成本。到了实际观影当天,电影片长两小时,才看了半小时你就觉得很想走人,这时候怎麽办?如果你的想法是「都已经花钱买票了,又大老远跑来,还是看完吧。」那你就是考虑了沉没成本,在经济学家眼中是一个不理X的人类,因为你不只花掉了电影票的钱、从家里来电影院的时间、开演的前半小时,还将继续浪费掉接下来的九十分钟,而这九十分钟在沉没之前,就是可变成本。

    理X的做法是,在觉得电影不好看想要离场时,不去想已经花掉的钱和浪费的时间,而是只考虑未来的时间该如何运用才是对自己b较好的。以时间线的观念来说,这样的思考方式是立基於现在以及未来,不被过去所g扰,才能做出理X的决策。

    AlphaGo或是其他的人工智慧在进行决策的时候,也是仅以当下的局面来做分析与思考,然後从庞大的资料库里面统整出对目前来说最佳的下一步,等到局面更新,就再以那个当下去做分析与决策,接续不断。这与人类在认知运作过程中最大的一点差异在於人工智慧不会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喟叹(过度被过去卡住),或是担心这一步下去,万一之後怎样怎样又来後悔,Ga0得那完美的一步永远出不了手(太被未来纠缠)。

    狭义地说(不要惊动物理学家和哲学家的说法),人工智慧在思考时的时间线应该是只着眼於当下以及不远的未来,屏除会造成额外时间成本的情感因素、不断地将局面的变动视为回馈(不是失败)来更新即时状况、迅速地做出下一步……如此反覆循环。

    或许是源自於人类对自身存在之高贵X的莫名坚持,古典经济学认为人类在做决策时总是理X的,会根据外部线索来做出合理的推论,即使日常生活中就存在着一堆反例(为了省5元而开车到一公里外的大卖场去买卫生纸,而不是在住家对面的超商买),但要一直到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後,人们的心态才真正有了改变(至少在研究领域)。当年的得主丹尼尔·卡纳曼(DanielKahneman,1934-)结合了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特别是去探讨人类在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制定过程,把人类内在那些诡谲难测、道理说不通的内在因素也引入了决策模型之中,带动行为经济学的热cHa0。

    人类确实无法像机器或程式那麽理X,但是自认b飞禽走兽聪明一些的我们,不妨回过头来想想,在理X与感X皆存在的状况下,是不是可以做一点点调整,调整的目的是为了让你对时间的运用更有效率。该休息的时候不勉强,以免因小失大;未雨绸缪是生存本领,但也要适可而止;在面对沉默成本时,想想我们常用的成语「覆水难收」或是西方人讲的「不要为打翻的牛N哭泣」(Don''tcryoverspilledmilk)。

    最後补充说明,立足现在去决策未来,并不是要你全然忽略过去的记忆或伤痛,毕竟前几段才讲完创伤疗癒的重要X。而是要你在此时当下放眼未来时,想清楚下一步要做什麽会对自己最有帮助?在时间的运用上会最为经济有效率?

    是要为了以後能更全力奔跑而先暂停下来好好疗伤?是要为了走更长远的路而先休息一下?还是要继续迈开脚步往前行?

    只要现在的你觉得那样做对於下一刻的你有帮助,当然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