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塘报上写得清楚,献贼尸身便在襄阳,不怕上官检验。
再仔细看塘文,宋一鹤明白了,这是朱家军路过,打下来的功劳呀,否则是不可能的。
消息传到杨嗣昌那里,他心中十分纠结,面色变幻莫测。
想当初,他意气风发,结果苦心孤诣,军事上却连连失利。朱家军只是路过,随便一出手,就完胜他的各种能力。
杨嗣昌知道,自己失败了,文官不如武将的时代来临了。
只是,杨嗣昌性格刚愎自用,自尊心极强。襄阳的胜利,等于是打他的脸面,这如何不让自视甚高的杨嗣昌,心头苦涩?
所以,他对朱子龙恶感再涨。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随着,他吐出一口血来。自家事,自己知道。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
也罢,临死前,去看看献贼的尸体。
(在原来没有变动的历史上,崇祯十四年(1641年)张献忠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杨嗣昌已患重病,闻此消息后惊惧交加而死(一说自杀),享年五十四岁。)
可以说,老杨的身体一向不好。这是天命天数也!
而,朱子龙也没有兴趣抢救他,可以说,那怕他现在不死,也活不了几年了。对于这种要不了多久,就会病死的人,朱子龙是不宵于再下黑手的!
老实说,就老杨这个人来讲,能力还是有的。
面对当时“贼”满天下的局面以及清廷虎视眈眈的威胁,杨嗣昌提出“攘外必先安内”。对于剿杀农民军的策略,他提出“四正六隅”的“十面之网”,即“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四巡抚分剿而专防。
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六巡抚分防而协剿”,由此构筑成“十面之网”,让“流贼”插翅难逃。
凭公而论,杨嗣昌的战略在理论上没什么漏洞,但坏就坏在纸上谈兵。而且,明朝各地将领、官员的执行是否到位,也是检验这种策略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