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和陈平安前世宋明清的科举不同,大胤的科举和唐朝更相似,并非只考经义文章。

    常科共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不同科目。

    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明经和进士两科,吸引了大量人才涌入这两科。

    明经科主要考察考生对儒家经典的掌握程度。

    进士科则注重文学才华和时务策的撰写。

    扩大生员数量,代表着学子、监生的扩招。

    至于谁能进、谁不能进,武帝不可能盯的多紧,那么,很大程度上,自然是由下面的官员决定。

    招生和教学啊!

    这是礼部的地盘和权力范围!

    一些想进国子监而进不得的,不得花大笔大笔的钱?

    还有一些头脑蠢笨的蠢材,那更是得狠狠挥镰刀才行!

    官员数量的扩大,更是暴利中的暴利了。

    要知道,科举不是高中就能立马当官的。

    一般来说,得在翰林院当编修、修撰几年,积累学问和经验,沉寂至少数年,才会外放当官,到地方积累实践经验。

    既然学子数量已经扩大,录取的官员也扩大。

    往年还没积累够资历的进士们,自然得谋求着外放当官,腾出位置给后来者。

    那么,谁先外放、外放到哪里、当什么官……等等,操作空间和利润空间太恐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