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药品是有分级分类的,具体是分为甲类、乙类、丙类。
其中:
甲类药品可以全部进入医保报销范围,也就是说可以百分百报销。
乙类药品需要个人先按一定比例承担部分费用之后,剩余部分按医保比例报销。
而丙类药品属于完全自费药品,一般是一些进口药,特效药之类的,这种药不但不能医保报销,而且通常价格还贼贵。
为什么买车险的时候,很多人推荐要买一个三者险里附加的“医保外用药责任险”,就是用来应对需要用到进口药、假肢等医保不能报销的情况。
这三类药,因为医保报销比例不同,药店的利润也不尽相同。
丙类药品,利润最大!
甲类药品,利润最小!
所以很多药店,都会优先给病患推荐丙类药品,其次是乙类药品,最少才是甲类药品。
比如张三嗓子疼,去某药房买药,他又不懂对症下药,大概率会说“我嗓子疼你给我拿点儿药”之类的话,这个时候,有的医师就会故意拿出卖的贵且不能医保报销的丙类药品,以此来赚取高额利润。
其实这种做法,不算性质特别恶劣。
毕竟丙类药品只是多花钱,并不是这个药没用。
可这仅限于平常时期。
现在是啥时期?
用一个“严打”来形容,不过分吧?
在这种特殊时期,平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能过去的小问题,说不定都会当做大问题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