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式探测器,在突破25亿倍时间流速区后。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测试场地的控制中心内,接收到这批集群式探测器,大量反馈信息。
集群式探测器,刚刚跨越29万倍流速区,其中三台探测器的一部分子体,果然被高流速时间侵蚀到。
随时关注着这件事的何烈侠,通过投影到方式,出现在控制中心内,看到不断失联的信号。
控制中心负责人,看了看数据:“何研究员,按照目前时间侵蚀的概率,这个型号的集群式探测器,最多科可以突破60亿倍区。”
“预料之中的事情。”何烈侠对此一清二楚。
集群式探测器的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
优点就是工艺简单,可以通过牺牲数量,换取探测器的推进深度。
缺点则是存在极限,这个一旦到了某个极限,想继续突破,需要增加的数量,可能是几何倍的暴涨。
目前的集群式探测器,单台集合了8.5万台子体。
根据超时空超算的模拟计算,该型号的探测器,前进到60亿倍流速区,几乎就是极限了。l
如果还想继续前进,每增加100万倍流速,需要的子体数量,需要翻倍增加,才可能有幸存子体,抵达下一个流速区域。
这个情况,几乎是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工程难题。
如果增加十几二十倍子体,那新人类还可以做到,问题是每提升100万倍流速,子体规模就需要翻倍。
叹息之墙的中心层,时间流速高达上百亿倍,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按照这个递增规律,到83.6亿倍流速区,就算是将整个法空时空域的物质,都用于打造探测器,都不足以通过这个界限。
显然此路不通。
两百多年后,这一批探测器中,走得最远的一台探测器,抵达了60.34亿倍流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