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荀彧应了一声,伸手翻开了那封草案,他看得极慢,好象每一页要看上几遍,不时的还要停下来想一想,越是看到后面,看得越是慢,有时还要回过头来再翻一翻看过的内容。屋里很安静,只有曹操不时喝茶发出的声音,荀恽虽然紧张,却不知道草案上究竟写的什么,而曹冲却知道这上面的每一条内容,来的时候又在马车上把曹操改过的地方细细的看了,这个时候他紧紧的盯着荀彧的面容,想从他的神色里看出哪怕一点端倪来,也好揣测一下荀彧的看法。虽然说荀彧现在的想法早就不是以前了,可是这里面涉及的内容太多,对皇权的限制又极大,他能不能支持,曹冲并没有足够的把握。
也不知过了多久,荀彧终于看完了,他合上了草案,抬起头细细的想了想,然后从席子上挪了两步,匍匐在地,给曹操行了一个大礼:“丞相,此事若成,丞相将青史留名,永垂千古。我大汉数千万子民,皆将赖丞相大人之恩,傲行天下。”
曹操捏着手中的茶杯,静静的看着面前的荀彧,过了半晌才笑了一声道:“文若,我不过是保命之举,焉敢有如此奢望。”
荀彧伏在地上说道:“丞相,彧以为,此表有恩德三。”
曹操笑了:“起来说起来说,我倒没看出来有什么恩德,你说给我听听。”
“谢丞相。”荀彧起身,回到席上坐好,兴奋得有些红的脸看起来有些可爱。他清咳了一声,开口说道:“丞相,丞相父子以惊世之才,力挽狂澜,大汉四百年的江山,因丞相父子之力,颠而复兴,并将凭借此举而万世不绝。丞相以盖世之功,恪守臣节,斯诚古往今来之无,纵使周公也难以比肩。有丞相壮举在前,后世臣子,又有谁敢因微功而起不臣之心,动摇我大汉的江山?自高祖皇帝起,至孝灵皇帝,列代先帝,都将对丞相感恩戴德。此其一也。”
曹操没有说话,这些对他来说都是空的,根本没什么用,他静静的呷着茶,眼光从飘渺的茶雾后面透过来,眨也不眨的落在荀彧的脸上。
荀彧直视着曹操那隐在茶雾后面依然锐利的眼神,接着说道:“丞相父子,经过十几年的奋战,终结了我大汉的动乱,让无数背井离乡的百姓能够重新安居乐业,耕者有其食,织者有其衣,温饱有余,能知礼义。丞相又打破成规,重农兴商,百业之民,皆得其所,人尽其力,物尽其利,我大汉不仅能做到百姓安居乐业,实现圣人所期盼的大同世界,我大汉亦将凭借着雄厚的实力称雄于天下,大汉子民所到之处,都将传播我大汉的威名,昂首于万国之前。这些都是丞相所赐,此其二也。”
曹操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微微的点了点头。
荀彧停了一下,喝了一口水,接着说道:“历代以来,为臣子者,一方面要奋智竭力,建功立业,为国尽忠,一方面又担心功高震主,有不赏之刑,是以才智之士,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效全力,唯能保其身,功臣死于猜忌者,亦不在少数。以丞相此新法,则天下才智,尽展其才,博功名,荫妻子,而无后顾之忧。则天下人才,焉能不感恩丞相?此其三也。”
荀彧片刻之间,从皇家、百姓和官员三个方面,分析了他们应该感激曹操的理由,在他的嘴里,这天下就没有人不感激曹操,既然如此,曹操还能有什么危险呢,曹家还能有什么危险呢?曹操又怎么能不既荣华富贵,又得到青史留名、万古流芳?
曹操听了,心头的那一丝犹豫也终于放了下来,他笑着问道:“那文若以为,此事可成吗?”
荀彧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曹操不解的说道:“文若,你这是何意?”
荀彧笑了:“丞相,此乃决定大汉命运的大事,怎么可能一点阻力没有呢?不过丞相身兼大将军、丞相,一言天下安,一言天下乱,有丞相坐镇中央,何事不能定?我大汉乱成那样都被丞相定了,还怕些许宵小之辈兴风作浪?”
曹操摸着胡须,沉思不语。荀彧见了,也不着急,他端起茶杯喝了两口茶,润了润嗓子,打量着曹操的神情。曹操瞅着他忽然笑了:“文若,既然你都觉得可行,那我就放心多了。不过这件事,我是没有精力去做了,你们翁婿两个费心吧。”
荀彧一愣:“丞相,你不……”
曹操摇了摇头,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曹冲,接着笑道:“我老了,也懒了,只想做个抱子弄孙的老人家,没有心情再费这个心了。文若,我上次上表天子,请求天子怜惜,归老武平。天子爱惜老臣,不让我走,还赐我剑履上殿的恩宠,让我好生惭愧。我准备这次去见天子的时候,当面向天子请求归老。不过有件事,想请文若在天子面前代为说通一下,我年纪大了,胆子也小了,可不敢再受交戟绕颈这样的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