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远在矿机宿舍里,开始搞代工的时候,所需布料的量就已经上来,开始成匹的进货,就不能从商店里买了,而是直接去找生产厂家。
这个省的棉花种植,在国都占了绝大的份额,省内自然不乏各种纺织厂。但在那时候,纺织厂同样也不理会姚远这种小私人经营户。
这个没关系,姚远“叔叔”多,纺织厂所在的城市,他只要能找到一个管事的“叔叔”,就能通过特殊的渠道,买到别人买不到的布匹。
慢慢的,他就和这些纺织厂的销售人员认识了,每次去人家那里,要么给人家带点东西,要么请人家吃顿饭,把关系逐渐拉近,以后就用不着为点小事,就去麻烦“叔叔”们了。
当然了,去那些“叔叔”们工作的城市,他还是要去拜访一下他们,根据他们不同的喜好,给他们带一些他们需要的东西。
原先在矿机工作的时候,他都是把这样的一种关系,专门储存在电脑一个文档里的,包括记录对象的家庭成员,个人喜好,工作情况,等等的信息,都详细记录,并随时保持更新。
这个时代,没有电脑,但他做培养干部的习惯并没有改变。他就弄了一个笔记本,详细记录这些信息,保持和这些人的亲密指数。
因此,在他的这些“叔叔”们眼里,姚远是一个谦逊、懂事和可交的好人,人缘关系保持的很不错。
其实,这是一门营销和维持自己人脉的学问。在他那个时代,你如果连这门学问都做不好,还想着将来当经理当老总,成为重点培养对象,你就做梦去吧。
在讲究“三分本事,七分关系”的时代,这是培养干部必须具备的本能。
姚远把这个“本能”拿到这个时代里来,自然就是无往而不胜了。
因此,小慧开工厂所需要的设备、布匹、材料,三天时间,姚远就都给采购齐,而且拿到的还是最低的价格。
只有一样他没有做到,就是赊账。
那个时代,单位与单位之间,都是你欠我,我欠你,交钱提货的事倒是很少的。这也就为后来形成三角债,最终都给这三角债逼的没法生存,埋下了隐患。
可那是公家对公家,姚远是私人对公家,能拿到需要的货,而且是最低价,就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了,还想着赊账,那根本就不可能。
后来,有姚远这本事的人,靠领导批条,一个个都成了家财万贯的“倒爷”。
姚远虽然知道这个比做服装发财快,却不打算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