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京请愿代表再次来到都察院,呈递了十份请愿书。虽然十份请愿书各有侧重不同,但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速开国会才是弭乱救亡之策”。请愿代表们还警告说,如果不速开国会,“汉唐元明末造之祸,必将复见于今日”,与其等“大难已作同遭玉石俱焚之惨,何不及今力持大体,俯顺民情,速开国会,以弭乱于无形乎?”
这次都察院没有为难,而是立刻代奏朝廷。
请愿书上去后,朝中大臣开始分化,有人力主“严旨震吓”,以免代表们“哓哓不休”;有人则认为“民心不可失,民怨不可积,须婉言对付,免生枝节”。据说载🔔⛺沣看到请求立宪的签名者已经有三十万之多时,也曾🖣忍不住拍案大呼“人民请愿如此之多,倘再不准,未免大失民心!”
但是,这些大员们讨🕮🌿🄲论下来,觉得还🁀🂪👪是不能轻易服软;万一这先例一开,以后这些老百姓都群起效尤,朝廷的威严何在?岂不是留下⚙👱极大的麻烦。
于是,六月二十一日下发谕诏,以“财政困难,灾情遍地”🞕📼☤为由,坚持“仍俟九年筹备完全,📗🚼再行降旨定期召集议会”。
这一次的拒绝态度强硬,明确提出“宣谕甚明,毋得再💹🖮🖀行☜⛹🟕渎请。”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很遗憾,这个政府毕竟还没有学会如何正确面♠对🛣🞑,人民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如何倾听发自民众地呼声,更谈不上正确对待民众的请⚙👱愿活动。
第二次请愿失败后,代表仍未气馁,他们通电♠各省“务必再作第三次请愿之举,矢以百折不挠之心,持以万夫莫拔之力,三续,四续,乃至十续,或可有望成功。”于是,他们便展开了规模🔢🂏🍴更大的第三次国会请愿活动。